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信息来源:金言法语
工伤后和单位签了赔偿协议,后来发现赔少了能不能反悔?私了协议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?这是很多工伤工友最关心的问题。今天咱就结合法律规定和真实案例,把工伤赔偿协议的效力问题讲清楚,让大家少踩坑。
一、协议啥时候有效?法律这么说
咱先明确一个核心问题:工伤赔偿协议不是随便签的,得符合法律规定才有效。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(一)》里说了,只要协议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,而且是双方自愿签的,没有欺诈、胁迫这些情况,那协议就是有效的,双方都得按约定履行。
举个例子,老王在工地受伤后和单位签了协议,单位赔了 3 万块,老王也签字按了手印。后来老王发现自己的伤能评十级伤残,按法律规定能赔 8 万多,这时候能不能反悔呢?这要看当时签协议时有没有人骗他,或者单位有没有逼他签。如果单位没说实话,故意隐瞒伤残等级,那老王就可以去法院起诉,说协议显失公平,要求重新赔偿。
二、这三类协议条款无效,签了也白签
虽然法律允许私了,但有些条款就算写进协议也是无效的,工友们一定要擦亮眼睛:
1. 免除单位法定责任的条款
有的单位在协议里写 “一次性赔偿 5 万元,以后一切费用与公司无关”,但实际上,根据《工伤保险条例》,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、停工留薪期工资、伤残补助金等十多项。如果协议里只赔医疗费,其他啥都不管,这就是无效的。比如老李手指骨折,单位只给了医药费,协议里写 “不再支付其他费用”,但老李后来做了劳动能力鉴定,评了十级伤残,这时候他仍然可以要求单位支付伤残补助金,因为单位不能通过协议免除法定赔偿责任。
2. 剥夺劳动者法定权利的条款
“自愿放弃劳动能力鉴定”“放弃工伤认定” 这类条款也是无效的。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赔偿金额的关键步骤,法律规定劳动者有权申请鉴定,单位不能通过协议剥夺这个权利。比如小张受伤后,单位让他签协议,说 “不做鉴定,直接赔 2 万”,小张要是签了,后来发现伤得更重,仍然可以去申请鉴定,然后要求单位补足差额。
3. 限制劳动者维权途径的条款
协议里要是写 “不得申请仲裁或起诉”,这也是没用的。法律规定劳动者有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,单位不能限制。比如小王签了协议后,单位没按约定给钱,小王照样可以去申请劳动仲裁,要求单位履行协议。
三、有效协议咋签?四个要点记牢
1. 签之前先弄清楚法定赔偿标准
很多工友不懂法律,签协议时容易被单位忽悠。建议先去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,知道自己的伤残等级和法定赔偿金额后再谈赔偿。比如十级伤残,光伤残补助金就有 7 个月本人工资,再加上停工留薪期工资、医疗费等,总共能赔不少钱。如果单位给的赔偿远低于法定标准,就要小心了。
2. 协议内容要具体明确
赔偿金额、支付方式、包含哪些项目,都要写清楚。比如 “一次性赔偿 10 万元,包含医疗费、停工留薪期工资、伤残补助金等所有工伤保险待遇”,这样写就清楚,以后不容易扯皮。
3. 别被单位忽悠签 “自愿放弃所有权利”
有的单位会在协议里加一句 “劳动者自愿放弃其他所有赔偿权利”,如果劳动者没看清就签了,后来发现赔少了,可能很难维权。所以,协议里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看,不明白的地方要问清楚,最好让懂法律的人帮忙看看。
4. 保留好相关证据
签协议时,要保留好工伤认定书、劳动能力鉴定结论、医疗费票据等证据。如果以后发生纠纷,这些证据能帮你证明伤情和应得的赔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