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信息来源:金言法语
三伏天在户外作业,突然头晕恶心中暑, 这种情况算不算工伤?很多人觉得 “中暑是自己体质问题”,但法律早就把中暑列为法定职业病,符合条件就能认定工伤。今天就结合规定和实操,讲讲中暑工伤怎么认定,单位和个人各有哪些责任。
一、中暑算工伤,得满足这两个条件
1. 必须是 “职业性中暑”
根据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,中暑属于 “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”,和尘肺病、噪声聋一样受工伤保险保护。但不是所有中暑都算工伤,必须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中因工作原因导致。
比如:建筑工人在 38℃高温下露天施工中暑,车间工人在无降温设备的高温环境中作业晕倒,这些都符合 “职业性中暑” 的核心条件。
2. 符合 “三工” 要素
和其他工伤一样,中暑认定也要看 “工作时间、工作场所、因工作原因”:
工作时间:在单位规定的上班时段,包括高温天气下的户外作业时间;
工作场所:不仅指车间、工地,还包括因工外出时的高温环境;
因工作原因:中暑与高温作业直接相关,比如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而非个人在非工作时段中暑。
某工地钢筋工张某在正午高温时段作业时中暑昏迷,人社局认定其符合 “三工” 条件,属于工伤 —— 这和包工头违法承揽工程仍能享受工伤待遇的逻辑一致,法律优先保护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的伤害。
二、认定中暑工伤,这些证据缺一不可
1. 劳动关系证明
劳动合同、工资条、考勤记录是基础;
灵活就业者(如外卖员、环卫工)可用派单记录、工作群通知证明与单位存在用工关系。
2. 职业性中暑诊断证明
这是最关键的证据。需要由职业病诊断机构出具《职业病诊断证明书》,明确诊断为 “职业性中暑”,并注明与高温作业的关联性。普通医院的门诊诊断可能不够,需专门机构确诊。
3. 高温工作环境证据
工作场所的温度记录(如单位的测温台账、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);
同事证言,说明当时的工作环境和作业情况;
现场照片或视频,证明工作场所无有效降温措施。
4. 医疗记录
包括急诊病历、住院证明、治疗清单等,需体现中暑的症状、治疗过程,以及与工作时间的关联性(如 “患者于 X 日 X 时在工地作业时突发中暑”)。
三、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要分清
1. 单位的义务不能少
提供防暑条件:按《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》,单位要配备降温设备(如风扇、空调)、发放防暑用品(如藿香正气水、绿豆汤),高温时段合理安排停工或轮休;
及时救治并申报:职工中暑后,单位要立即送医,30 天内申请工伤认定;未参保的,需自行承担全部工伤待遇;
不履行义务要担责:若因单位未采取降温措施导致中暑,不仅要赔工伤待遇,还可能被安监部门处罚。
2. 个人要做这两件事
及时报告不适:感觉头晕、恶心时,立即向单位报告并停止作业,避免病情加重;
配合诊断和举证:主动申请职业病诊断,保留好工作记录和医疗单据,别因证据不足影响认定。
四、这些误区要避开
别信 “中暑不算工伤”:法律明确将职业性中暑列为工伤,单位说 “不算” 是在忽悠;
别等病情轻了再处理:中暑可能导致热射病,危及生命,第一时间就医并固定证据;
灵活就业者也能认:外卖员、快递员在高温天气跑单中暑,只要能证明是工作时间、因工作原因,同样可认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