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信息来源:金言法语
工伤鉴定结果出来,发现没评上等级 —— 这是很多人维权时的糟心事。其实不是所有伤情都能评级,有些情况哪怕疼得厉害,也可能因没达到标准被 “无等级”。今天结合鉴定标准和实际案例,说说最常见的 7 种评不上级的情况,帮你避开流程陷阱。
一、这 7 种伤情,大概率评不上级
1. 沉积性骨折(旧伤复发)
如果是同一部位以前骨折过,这次又受伤,鉴定时旧伤部分不算数。比如之前摔过的膝盖再次受伤,医生诊断 “陈旧性骨折复发”,这种情况通常不纳入评级依据。
2. 骨挫裂伤或骨裂
骨挫裂伤:只是骨头表面轻微擦伤,没达到骨折程度,恢复后基本不影响活动;
骨裂:骨头虽有裂纹但没完全断开,只要恢复后能正常弯曲、发力,很难评上等级。
3. 非骨折性损伤
像 “股外路”(骨头没断,只是周围软组织受伤)、肌腱轻微拉伤、血管表皮破损等,只要没留下后遗症(比如手指活动不受限),通常不评级。
4. 关节脱位复位后
胳膊、膝盖等关节脱位,复位后能正常走路、干活,没出现反复疼痛或活动受限的,鉴定时一般不给等级。
5. 诊断书上带 “问号” 的疑似骨折
病历写 “左腕骨骨折?”“怀疑骨折”,这种没确诊的情况,鉴定委员会会直接退回,要求进一步检查 —— 没明确诊断,谈不上评级。
6. 手指或脚趾远端骨折
就是指尖那一小节骨折,很多地区的鉴定标准里,这种部位的骨折不纳入评级范围。比如右手食指指尖骨折,哪怕疼了很久,也可能评不上级。
7. 轻微表皮或软组织损伤
像轻度扭伤、表皮划伤、韧带轻微拉伤,只要没影响关节活动,连最基本的 10 级都够不上。
二、这些 “非伤情” 原因,也会导致评不上级
有时候不是伤得轻,而是流程走错了,白忙活一场:
1. 做了 “伤残鉴定” 而非 “劳动能力鉴定”
工伤评级有专属的 “劳动能力鉴定”,标准宽松(比如普通骨折基本能评 10 级);而交通事故用的 “伤残鉴定” 标准严得多,按这个做,很可能评不上。
见过有人脚踝骨折,被老板忽悠去做伤残鉴定,结果因 “恢复较好” 没评级,后来重做劳动能力鉴定,顺利评上 10 级 —— 这就是选错鉴定类型的代价。
2. 没做工伤认定就直接鉴定
工伤鉴定的前提是先拿到《工伤认定决定书》,跳过这一步,哪怕骨折再明显,鉴定委员会也不会受理。
3. 伤情没稳定就急着鉴定
比如骨折才 3 个月,骨头还没长好就去鉴定,可能因 “恢复潜力大” 被判定 “无功能障碍”,等后来恢复不好,想重新鉴定却过了时限。
三、关键提醒:没评上等级,也有权益要争取
先查流程对不对:确认做的是 “劳动能力鉴定”,且已完成工伤认定,别被老板误导做其他鉴定。
超期认定要不得:公司没在 1 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的,自己必须在受伤后 1 年内去人社局申请,超期就没法认定了。
对结果不服可复查:初次鉴定没评级,只要在 15 天内申请省级再次鉴定,还有翻盘机会。
没等级也能要赔偿:就算评不上级,医疗费、停工留薪期工资(按受伤前工资发)还是可以向老板要,这些都受法律保护。
上一篇:肋骨骨折能评几级工伤?看数量、治疗方式,赔偿差好几万
下一篇:没有了!